发布时间:
2024-12-04
传统的国家治理技术主要体现在管理工具和政策工具的改善上,例如监察技术◆◆◆◆、财务控制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审计技术等★◆★◆◆◆。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数字技术的兴起,极大提高了国家治理可以选择和采纳的技术工具。可以说,数字技术和相应的数字治理是当今国家治理领域重要的技术进步。通过数字技术,极大克服了传统治理的信息闭塞,优化了政府内部的信息流动和信息透明★■★,扩大了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换,为更精准地制定公共政策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并且通过广泛的传感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能够极大减少各个领域公共治理所需要的资源和人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有效提供可供选择的公共政策方案,以及对治理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评估,以便后续随时完善。同时★◆■◆★◆,数智技术广泛应用在国家治理领域■■,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包括扩大了行政的边界,容易造成信息和隐私的泄露。但总体而言◆■★★,数智技术极大赋能了国家治理,成为能够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两个基本原则,民主与法治互为依托,互为表里。民主必须以法治的形式实现,否则就会沦为“多数的暴力”,而现代法治则根本上体现了民主的主权在民原则。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即制定了宪法和相应的法律体系★★◆★。1954年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进入新时代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治理根本的原则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意味着中国国家治理必须以法治为基本方式,因此■★★★,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目标是什么?除了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目标外,在更高的文明层面就是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具有辉煌的历史,建成了辉煌的古代中华文明◆■。中国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不断完善国家治理,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键是要建设面向现代文明的国家治理体系■◆■,通过国家治理现代化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和人民幸福,不断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可借鉴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文明维度和文明属性◆◆,以及其在世界文明体系演进长河中重要的纵向历史价值和横向借鉴价值。
民主是无产阶级实现有效国家治理和通向社会的重要任务■◆■★、制度形态和治理工具。《宣言》明确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主权,所以无论从早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还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都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进入新时代以来,无产阶级民主理论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就必须时刻坚持人民民主这个根本的原则,其既是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目标本身★★★。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和任务,从而也成为国家治理领域的重要的基础性理论和目标。2013年11月,这一命题被正式提出★■◆◆,并被赋予了很高的位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个理论命题,其关键词在于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现代化。那么一系列基本的理论问题就需要回答■◆,什么是治理体系,什么是治理能力,什么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这种现代化进程?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其他现代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实现途径有哪些不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国家治理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基础和实践的理论途径。
一个国家的主要公共领域可以分为政府-市场-社会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对于国家整个的繁荣发展和公民个体的社会幸福有着基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任何有效良好的国家治理★◆■,都必须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政府而言,本质是面向公共服务的行政指令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型的政务科层结构。对于市场而言,基本的逻辑是互利交换原则◆★■◆■★,通过双方的平等交换,来实现相互需求效用的满足和提升。对于社会而言,基本的运行逻辑是公平、平等和幸福,通过形成一个公共的社会空间,来实现人们的各种复合的包括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满足◆◆◆■。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最核心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理论■◆★◆,形成了政府-市场关系的基础理论★★★◆。与此类似■■★★◆,政府与社会关系则对于促进社会公正和人民幸福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国家治理必须有效解决和不断完善优化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
国家在治理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治理也正在成为一门重要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特质的知识和学科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有效调动国家公共权力机构,有效协调好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实现有效国家治理并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象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要构建国家治理的理论体系★◆■■,首先就要确定和构建国家治理知识体系的理论地基或者理论内核,而这是由一些重要的基础理论构成的。
当代中国作为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重要阵地■★★■◆■,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国家本质上是阶级利益难以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建设无产阶级国家,通过发展生产力而实现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差别乃至消灭阶级的统治也就是消灭国家本身★■◆★,最终通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不断发展完善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也相应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治理理论。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国家治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都是当代国家治理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的领导,党领导国家的方式,在不同时期有所调整,但是党的根本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始终如一■■■★,且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最大优势■★■★,也是国家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领域极大加强对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也相应形成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基础逻辑和基础理论★◆★◆。党的全面领导★■■★◆,并非一句简单的形式表述,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包括为什么党要全面领导◆■◆★■,党的属性和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之间有何内在一致性,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党与国家正式权力机构的关系如何,党如何更好发挥领导作用,党规党纪如何与国家法律体系有更好的衔接等。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逻辑的延伸★★■◆◆,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构成了中国国家治理的基础理论体系。
文化对于个体还是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影响治理,治理也能反作用于文化★■◆。一个好的治理,一定与文明的内在的文化精神相契合■◆。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是有历史轨迹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对长期文明历史成果的积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具有长期连续性信史体系的文明,因此◆■,中华丰厚雄浑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中国当代乃至未来国家治理最重要的资源和优势之一。在长期的中华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以天下正道为标志的追求真理的体系■★★◆■,以礼法为基础的社会规范体系◆■◆★,以仁为核心的民本主义和爱民思想★■,以教化为主要手段的文明传播方式■◆★★,以和为核心精神的社会治理原则◆◆◆★★,以天下大同为最高追求的治理理想。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对于今天构建国家治理的理论体系,完善国家治理,有着重要的基础属性的作用。
下一页
相关资讯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